基本信息INFORMATION
胡保卫
联系方式 CONTACT
0575-88342955,hbw@usx.edu.cn
Scopus Author ID: 25634434300

站点计数器SITE COUNTER
我的新闻

这“疫”刻的启示⑤生态观:人类,在大自然面前很渺小

发布时间: 2022-03-06
 http://www.shaoxing.com.cn/p/2848548.html

对大自然要有敬畏心  

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院院长胡保卫: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又脆弱,要敬畏自然、敬畏生命,有所戒惧、有所约束。

       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今年的春节过得异常安静,反过来看,这也为我们“闭门思过”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。

        这些年来,绍兴都在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,倡导绿色生活,关于保护野生动物、禁食野生动物的宣传也一直没有间断。通过宣传,市民掌握了不少生态环境保护的道理,也清楚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、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,但落实到行动中却没那么容易和自觉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我认为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素养尤为必要和迫切。

       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《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(2019年)》显示,在绿色消费、垃圾分类、环保实践等领域存在“高认知度、低践行度”的现象。其中固然有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因素,但都与公众日积月累的行为习惯密切相关,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生态文明素养不够。

        这次疫情就像一堂关于“人与自然”的公开课。生活模式的骤变会引发学生们一连串的疑问:“为什么不能出门?”“为什么会有这么讨厌的病毒?”“怎样才能打败病毒?”作为家长、作为老师,应把握契机,引导孩子们了解这场重大社会事件的本源,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又脆弱,要敬畏自然、敬畏生命,有所戒惧、有所约束。这是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新发展理念的要求,更应该是所有人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“疫”中学会的一课。

        提升生态文明素养,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需要我们每个人铭记于心、落实于行。从社会角度来看,需要通过诸如世界环境日、世界森林日、世界海洋日等多种多样、通俗易理解的宣传实践活动,加速推动形成生态道德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。从每一位公民来看,需要自觉增强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,移风易俗、革除陋习,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,努力践行更加科学健康、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。

        亡羊补牢,为时未晚。面对严峻的疫情,我们应当痛定思痛,要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”。

上一篇: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底色
下一篇:“把废水处理厂变成资源工厂”
24小时咨询电话:0575-1234567 | 地址:绍兴市城南大道900号 | 版权所有: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| 技术支持:海马科技